close

賺錢力  

書名: 賺錢力

作者: 大前研一

出版: 天下文化

推薦度: 四顆半 星星 (滿分五顆星)

 

本書原是作者對日本的企業與工作型態做的分析與建議,

讀了後發現其對守舊的個人與企業發展之看法,同樣可供台灣參考,

本篇將從個人能力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兩方面來談談書中的觀點:

 

個人能力的發展

1.作者建議個人職涯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,

  第一階段奉命期以執行主管命令為主,並開始思考要做何工作事項;

  第二階段實力發揮期適用於中階主管,以之前累積的經驗做管理,

  此時最好能轉換三種工作領域,培養出從各面向來思考對策的能力;

  第三階段成熟期為高階主管,可參與開創新事業或重整失敗事業,

  其已有相當的歷練與經濟實力,可考慮轉到其他真正有興趣的行業!

2.職涯的初期以累積第一線實務經驗為主,跨入中期後首先要學習的,

  是財務、行銷與統計等硬能力,以及與各種人溝通的「軟能力」;

  除了在公司學習,因其經驗不一定適用於未來,或可考慮回學校進修,

  但日本的企業不易接受此想法,也缺乏相關的接軌制度(台灣也是)!

3.中階的主管,會由自行帶領少數部屬往前衝的「前線的領導人」,

  逐漸演化成管理數個部門,且部屬人數眾多的「組織的領導人」,

  我想後者的工作應是建構組織目標與分配資源,管人要多於管事!

4.對於高薪的白領階級(我認為也包括科技公司的主管們),

  應以非定型化的工作類型為主,例如制定流程、制定規則等,

  其貢獻度大於定型化的報表、會計、製造等各公司都有的工作,

  許多一流的公司甚至將後者予以自動化(減少人力)或直接外包!

5.由於非定型化工作的風險較高,而其一旦成功的成果通常較顯著,

  故應對其提供較多的資源,且成功所對應的報酬也應該較高,

  否則大家都搶著做定型化工作,酬勞相似而其困難度又較低!

 

企業的發展

1.對於消費性電子產品,其產品生命週期很短且競爭者眾多,

  硬體廠商容易陷入產品皆相似的價格戰中(台灣的雙A?),

  除非如Apple般發明出新的應用產品,自行創造市場,

  否則可參考歐美國家發展平台,如作業系統或銷售平台,

  避開自家硬體產品滯銷的災難(中國已在進行,台灣??)!

2.產品多變的電子公司,可思考在整條產業鏈中哪一步最具優勢,

  可僅保留該步驟(設計、製造、行銷...),出脫或外包其他步驟,

  針對最強的步驟提升競爭力,減少投資其他步驟的財務壓力

  (例如專注在製造的台積電與鴻海,專注在軟體開發的微軟)!

3.對於企業的接班人選,歐美企業多已建立培養與評選的制度,

  其會檢視是否具備海外不同環境的工作經驗、決定各事業部

  要持續發展或撤離、有無提出新願景的領袖風範等能力;

  不幸的是,越是成功的第一代領導人,越難選擇其接班人,

  而越慢決定接班人,其失敗的風險就越高!

 

這本書讓我思考個人與企業的發展方式,不一定都一成不變,

企業多喜歡用聽話的部屬,但是缺少冒險特質的人真能面對未來?

企業也喜歡專注本業,或專注在其已成功的商業模式上,

但是若該行業要進入衰退期? 或是該模式未來可能不再是唯一選擇?

進入大企業就應該從一而終,或是要思考轉換至其他產業的可能性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ylinf 的頭像
    cylinf

    志偉的逃兵日誌

    cylin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